軟體工程師面試、職涯、新加坡生活
最完整的前後端面試題目與詳解,並提供面試準備、職涯規劃、新加坡生活等資訊
完整涵蓋各類題目
- 求職中2022 轉職前端的海外求職與面試心得 (Amazon 與 TikTok 等)
而我這次自身經驗是有拿到 Amazon (英國倫敦)、Booking.com (荷蘭)、Twitch (APAC 遠端)、ByteDance/TikTok (新加坡)、Shopee (新加坡) 等大公司的 OA 或面試。最後有錄取 Amazon 與 ByteDance/TikTok。從結果而論,雖然我有錄取 FAANG 公司,也錄取目前世界最大獨角獸公司,但連面試都沒發給我的公司不勝枚舉 (基本上你想得到的國際軟體大公司我都投了)。這讓我深刻體會到,在不穩定的大環境下求職,真的蠻大一部分的因素不在自己的掌握中。
- 求職中軟體工程師的英文履歷全攻略
範本的最上方有放名字、聯絡方式 (信箱與電話),以及 LinkedIn 還有 GitHub 的連結。這幾樣是基本要放的,但也只需用放這幾項。像是照片、生日這類的資訊,則不用放到履歷上。從範本中可以看到他把履歷分四部分,技術、經歷、教育,以及個人興趣。這種分法基本上是業界最常見的分法,假如不想在履歷上出錯,蠻推薦就直接按照這種方式來撰寫。在最前面,推薦把跟應徵職缺相關的技術都放上 (前提是你真的會這些技術)。接著把最多的篇幅放在經歷上。至於教育的部分,可以總結重點即可。個人興趣則是可寫可不寫,有多的篇幅再寫。
- 就職後1 on 1 聊什麼?如何有效利用 1 on 1 幫助職涯發展
在多數的軟體大廠,工程師都會定期跟主管有 1:1 會議,然而很多時候大家不太知道如何好好把握 1:1 會議的時間。以筆者自己過去待過的兩間公司,我自己覺得都沒有在 1:1 上做得太好 (不論是主管或我自己),很多時候不知道要聊什麼,就這樣帶著尷尬地聊一些不是太重要的事,白白耗掉那寶貴的時間。最近有幸進入到全球規模的軟體大廠,跟新的主管也有固定的 1:1,為了避免前兩份工作犯的錯誤,我決定好好研究 1:1 這個主題。這篇文章算是總結了我看過各類資源後,覺得最有收穫的點。希望對也要定期跟主管 1:1 的讀者會有幫助。
- 就職後文組轉職前端工程師三年回顧
2023 新年快樂!2022 年真的是一轉眼就過了,但仔細回想起來,其實過去一年來有些時候覺得日子特別漫長難熬,大概因為 2022 年對全球軟體工程師而言,是個非常動盪的一年。 2021 軟體業景氣好公司大舉招募,到了 2022 總體經濟下滑又大舉裁員,讓大家像是坐雲霄飛車一般。特別是到了 2022 年末,各家大廠紛紛裁員,每週都有讓人窒息的壞消息。在踏入新的一年的同時,意識到自己也轉軟體工程師滿第三年了。在 2020 年一月決定轉職時,對未來充滿著盼望,卻也有滿滿的不確定。現在回頭看,真的覺得那時的自己很大膽,同時感激過去幾年來的幸運,讓三年後的現在,有個充滿挑戰的職涯。
- 轉職前轉職軟體工程師該去培訓課程? AppWorks School 經驗分享
當提到轉職資源,許多人會想到程式培訓課程。目前在台灣有存在已久的資策會,或是完全免費的 AppWorks School、好想工作室 Web Camp 等實體課程;也有 Alpha Camp、六角學院等線上課程。在這些眾多選項中,該選哪一個呢? 正好因為我們是透過不同管道進入程式領域,也都有順利成為軟體工程師,所以我們不會說一定要去,或是一定不要去 coding bootcamp。條條大路通羅馬,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與所在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轉職方式。
- 轉職前推薦的轉職前端學習資源
在實際分享資源前,想先談一個重要的概念,在不同階段選擇適合該階段的學習資源,是非常重要的。舉例來說,在剛開始接觸程式時,如果就去讀高深的演算法書,反而可能因為看不懂,造成挫折,導致最後放棄。又或者說,在有了一定基礎,沒有花時間去實作,只專注在知識的累積,可能因為缺乏實務經驗,讀不到知識的精髓,這樣可能事倍功半。因此,在本篇的資源分享中,我們會切成三個階段,前面是基礎掌握,接著是實作相關的資源,最後是要準備轉職面試的資源。版友們可以針對自己目前在的階段,決定要讀哪一段落,這樣能最大化個人的時間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