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新創公司時,應該要問的問題
2025年7月4日
許多軟體工程師會選擇加入新創公司,然而由於新創的風險高,在加入前,審慎的評估會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在生成式 AI 興起的這幾年,有不少外表看似風光,實則經營不善,即使有成功募資,最後仍不幸收掉的例子。
然而,要如何收集有效協助自己判斷的資訊呢? 先前 PostHog 的執行長 James Hawkins 寫了一篇很精闢的文章叫 Job interview questions engineers should ask (but don't),以自身做為新創公司執行長的經驗,來談有哪些該問,但多數候選人不會問的問題。
這些問題會是在面試最後階段,面試官問 **「你有什麼想問我們的問題?」**時可以像面試官提問的。推薦如果是有想要面試新創公司的人,務必在這個階段要問這些問題。
公司是否已經達到產品市場契合度 (俗稱 PMF)?
首先,他推薦去了解 **「公司是否已經達到產品市場契合度 (俗稱 PMF)?」,**但不要直接問這個問題,而是要透過問問題來判斷。
要如何判斷是否有達到這個契合度,通常有幾個指標
- 包含產品使用者人數有顯著成長
- 使用者註冊後真的有實際在用
- 以及使用者用完後的留存率沒有明顯往下掉。
因此,不要直接問該新創的創辦人**「公司是否已經達到產品市場契合度 product-market fit?」**而是推薦要去問該新創的核心產品,在上面提的三個指標的實質表現,藉此來判斷該公司是否已達到。
對於比較早期的新創公司,可能還沒達到 PMF,但這不代表這些公司就不值得加入,在特別早期的階段,James Hawkins 推薦問
- 「你們想解決什麼問題?」
- 「要達成產品市場契合度,你們需要做什麼?」
- 「你們怎麼知道自己已經達成了?」
- 「你們的理想客戶是什麼樣子?」
假如該新創的創辦人無法清楚回答這些問題,那就會是一個警訊。
而反過來,如果是相對成熟的新創,James Hawkins 推薦問
- 「你們有沒有懷疑過自己的產品市場契合度?」
- 「你們什麼時候達到產品市場契合度的?怎麼知道的?」
- 「你們怎麼定義產品的活躍度?」
- 「你們的成長率是多少?」
James Hawkins 認為,如果該新創的創辦人對於這些問題閃爍其詞,通常是沒找到 PMF 的徵兆。如果沒有達到 PMF,又沒有明確的計劃該如何去達到,那也會是很嚴重的警訊。
公司撐得下去嗎?
第二個 James Hawkins 推薦要問的問題,是公司撐得下去嗎? 更具體來說,他推薦 Y Combinator 創辦人 Paul Graham 先前提出的「預設存活 default alive」來作為判斷指標。這個指標是在看,如果公司維持目前的開支和成長率,能在資金燒完前實現盈利。
如果要有效判斷,可以在面試時問該公司創辦人
- 「你們的營運資金大概還能撐多久?」
- 「你們是基於什麼假設來算能撐多久的?」
- 「你們接下來的募資計畫是什麼?」
他推薦要避開那些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預設存活的新創公司,或者目前不是預設存活,且沒辦法有效修正來達到預設存活的公司 (例如燒錢燒很快,但是收入成長速度跟不上燒錢,卻又沒方法能調整的公司)。
我進來後要怎麼做出貢獻?
很多候選人會問公司「進來後我會負責做什麼?」這種問題,這個問題會顯得比較被動,在等別人給你方向。通常新創公司不偏好這個特質,因為絕大部分的時候,新創公司要找的是能夠主動發現並解決問題的人。
因此,他推薦可以問
- 「你們現在正在解決的最困難的問題是什麼?」
- 「目前你們選擇先忽略哪個問題?」
- 「你們用戶現在最大的抱怨是什麼?」
James Hawkins 認為,好的創辦人應該要時時刻刻都在跟用戶交流 (備註:好的工程師也該如此!)。如果創辦人無法馬上說出用戶想要什麼,或是用戶最大的痛點是什麼,這就是一個警訊,代表創辦人對自己做的事了解不夠多。
閱讀更多
上面這些問題都是非常直接的問題,可能有些人會擔心問了會冒犯面試的公司。但從 James Hawkins 的觀點來說,如果公司創辦人被問這些問題,用不好的方式回應,那該公司很可能不是個理想的工作環境。因此,即使是很直接的問題,仍推薦要找新創公司工作的讀者要在面試時問。
James Hawkins 的原文還提到很多點,感興趣的讀者去讀完原文。
另外,如果你想了解如何用高效的方式,準備軟體工程師求職的每一個關卡,我們在 E+ 成長計畫有深入的主題文與線上課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在這個連結看到 E+ 的詳細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