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意义的个人专案
2025年7月14日
过去收到读者来信谘询职涯成长议题时,我们总会说「如果有时间余裕,投入做个人专案是很不错的选择」。然而,当谈了这点后,多半会遇到一个接续的问题「个人专案该做什么?」
希望透过这期的主题文,来与读者们谈谈三个做个人专案时可以切入的角度,让读者们能够有效利用个人专案,获得最大的价值。
以终为始的思考
在决定投入时间做个人专案之前,最重要的问题是问「为什么要花时间做个人专案」,毕竟假如想让自己的职涯加分,有很多不同的途径,例如可以贡献开源专案、可以参与社群读书会,也可以在工作上投入多一点来加速升迁。
由于时间可以被用在很多不同地方,在实际投入前应该反过来问「个人专案可以带来什么独特的价值?」,而基于不同的潜在价值,个人专案在题目选择上也会有所不同。
在我们过去的经验中,个人专案主要能带来三种不同价值 (当然可能还有其他的,但这边主要谈我们的经验)。
要让个人专案有意义,可以从以下这三个角度切入
- 解决自己想解决的问题
- 获得工作上无法获得的技术成长
- 让自己的履历上加分
以下让我们分别来讨论这三种角度。
解决自己想解决的问题
解决自己的问题之所以是个有意义的切入角度,是因为做这类题目的个人专案,先不论最终专案规模能长到多大,最起码自己的问题能够被解决,换句话说该专案本身就能带给自己价值。
因为是解决自己有的问题,所以对于选定的题目,也会有比较具体且深刻的理解,实际做起来也会比较有动力。
事实上,ExplainThis 对于几个共同发起人来说,当初决定要做这个专案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当时我们遇到的问题是,身为工程师在工作三五年后要找新的工作时,就得花很多时间准备面试。
而准备面试时花最多时间的地方,莫过于找题目、整理回答。当初我们为了免去每当要换工作时,就得找面试题目、整理解答的麻烦,开了共笔把这些内容整理进去。而当初想说除了我们自己,应该还有许多其他工程师有相关的困扰,因此把这些共笔公开,成了第一个版本的 ExplainThis。
而假如你解决的某个问题,刚好也是其他人有的问题,那么你做出的成果,也会能带给其他人价值,这是很有意义的事。
ExplainThis 团队之所以能够到现在连续三年,持续用下班与周末的时间投入这个专案,也是因为透过这个专案,一直能获得读者们的正面回馈。「带给其他人价值」的成就感,就是一个让人能坚持的动力。
总的来说,挑一个自己有痛点的题目,解决该问题后分享出来,能在正职的职涯外,获得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获得工作上无法获得的技术成长
第二个推荐选个人专案题目的切入角度,是挑一个让自己能获得「工作上无法获得的技术成长」的题目。
最近在 ExplainThis 经营的 E+ 成长计划,读者 Benson 分享了自己做的个人专案,就属于这类例子。
Benson 分享了自己做的 VibeGDoc 专案 (连结),实作类似 Google Doc 的功能,在当中就用到了许多进阶前端的相关技术,同时也串接了生成式 AI 的功能;这让 Benson 在做这个专案的过程,大幅提升了自己在前端深度、新技术探索的能力。
很多前端工程师可能会抱怨,自己在的公司开发的前端功能都很基本,所以无法获得技术成长;有另一些人会抱怨自己待的公司比较保守,所以没机会去探索最新的技术。但上面这些抱怨,完全可能透过个人专案来解决。
以 Benson 的 VibeGDoc 个人专案为例,有鉴别度、有亮点的前端功能就包含
- 即时共编 (real-time)
- 版本控制 (versioning)
- 富文本编辑器 (rich text editor)
除此之外,在生成式 AI 的功能上有
- AI 自动补全 (auto-complete)
- 语音转文字 (voice to speech)
- MCP 客户端与伺服器端实作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到,不论你目前在什么类型的公司,不论你待的公司是否有在跟上技术的新趋势,如果有心想要跟上新的技术 (例如实作出串接各类 AI 的功能),完全可以透过个人专案做到。
以 MCP 客户端与伺服器端开发来说,在 MCP 推出后,很多人可能只是读相关的内容,虽然这样做已经比起完全没接触来得好;但假如真的要比较深入理解 MCP,自己动手开发 MCP 客户端与伺服器端,会是更有效的方式。
总的来说,假如在目前的工作,觉得有某些想要探索的技术没办法碰到,透过个人专案来深入理解,会是很推荐的做法。
让自己的履历上加分
最后想谈个人专案在求职上的帮助,假如是想要提高自己求职时履历的通过率,很多时候一个完整且高品质的个人专案,能够加不少分。
有两种常见的状况,是个人专案特别能加到分的,一个是假如缺乏正职或实习经历时,个人专案能够用来证明自己有足够的技术设计与实作能力。
举例来说,先前一位工程师 Andrew Zheng 在开发 iOS 应用后,将作品分享在 Twitter 上。Apple 的某个工程主管看到后,主动联系他并邀请他加入团队 (详见 Andrew 写的 Getting a job at Apple without going to college or doing LeetCode 一文)。
另一个能透过个人专案来为履历加分的,是假如你过去在某个软体工程的子领域,但是想要转换到一个不同的子领域,这时即使你已经有多年经验,但是因为过去的经验跟新领域的相关度不高,通常很可能在履历关卡被刷掉。
具体来说,假如你过去是传统的前端或后端工程师,在生成式 AI 兴起后想要转去做 AI 工程师,这时就会遇到过去的经验没办法证明自己能胜任 AI 工程师的职位。在这种状况,假如有做出上面提到的 VibeGDoc 这种个人专案,就能很有效的证明你有相关的实作能力。
阅读更多
以上我们谈了个人专案对职涯成长、求职的帮助。假如读者们对于职涯成长、求职这个主题感兴趣,除了这期双周报谈到的内容外,我们在 E+ 成长计划有更多深入的内容。
此外,E+ 中也有《软体工程师求职全攻略》线上课程,完整地谈了如何用有效的方式通过求职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对 E+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在这个连结看到详细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