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体工程师面试、职涯、新加坡生活
最完整的前后端面试题目与详解,并提供面试准备、职涯规划、新加坡生活等资讯
完整涵盖各类题目
- 求职中2022 转职前端的海外求职与面试心得 (Amazon 与 TikTok 等)
而我这次自身经验是有拿到 Amazon (英国伦敦)、Booking.com (荷兰)、Twitch (APAC 远端)、ByteDance/TikTok (新加坡)、Shopee (新加坡) 等大公司的 OA 或面试。最后有录取 Amazon 与 ByteDance/TikTok。从结果而论,虽然我有录取 FAANG 公司,也录取目前世界最大独角兽公司,但连面试都没发给我的公司不胜枚举 (基本上你想得到的国际软体大公司我都投了)。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在不稳定的大环境下求职,真的蛮大一部分的因素不在自己的掌握中。
- 求职中软体工程师的英文简历全攻略
范本的最上方有放名字、联络方式 (信箱与电话),以及 LinkedIn 还有 GitHub 的连结。这几样是基本要放的,但也只需用放这几项。像是照片、生日这类的资讯,则不用放到简历上。从范本中可以看到他把简历分四部分,技术、经历、教育,以及个人兴趣。这种分法基本上是业界最常见的分法,假如不想在简历上出错,蛮推荐就直接按照这种方式来撰写。在最前面,推荐把跟应征职缺相关的技术都放上 (前提是你真的会这些技术)。接着把最多的篇幅放在经历上。至于教育的部分,可以总结重点即可。个人兴趣则是可写可不写,有多的篇幅再写。
- 就职后1 on 1 聊什么?如何有效利用 1 on 1 帮助职涯发展
在多数的软体大厂,工程师都会定期跟主管有 1:1 会议,然而很多时候大家不太知道如何好好把握 1:1 会议的时间。以笔者自己过去待过的两间公司,我自己觉得都没有在 1:1 上做得太好 (不论是主管或我自己),很多时候不知道要聊什么,就这样带着尴尬地聊一些不是太重要的事,白白耗掉那宝贵的时间。最近有幸进入到全球规模的软体大厂,跟新的主管也有固定的 1:1,为了避免前两份工作犯的错误,我决定好好研究 1:1 这个主题。这篇文章算是总结了我看过各类资源后,觉得最有收获的点。希望对也要定期跟主管 1:1 的读者会有帮助。
- 就职后文组转职前端工程师三年回顾
2023 新年快乐! 2022 年真的是一转眼就过了,但仔细回想起来,其实过去一年来有些时候觉得日子特别漫长难熬,大概因为 2022 年对全球软体工程师而言,是个非常动荡的一年。 2021 软体业景气好公司大举招募,到了 2022 总体经济下滑又大举裁员,让大家像是坐云霄飞车一般。特别是到了 2022 年末,各家大厂纷纷裁员,每周都有让人窒息的坏消息。在踏入新的一年的同时,意识到自己也转软体工程师满第三年了。在 2020 年一月决定转职时,对未来充满着盼望,却也有满满的不确定。现在回头看,真的觉得那时的自己很大胆,同时感激过去几年来的幸运,让三年后的现在,有个充满挑战的职涯。
- 转职前转职软体工程师该去培训课程? AppWorks School 经验分享
当提到转职资源,许多人会想到程式培训课程。目前在台湾有存在已久的资策会,或是完全免费的 AppWorks School、好想工作室 Web Camp 等实体课程;也有 Alpha Camp、六角学院等线上课程。在这些众多选项中,该选哪一个呢? 正好因为我们是透过不同管道进入程式领域,也都有顺利成为软体工程师,所以我们不会说一定要去,或是一定不要去 coding bootcamp。条条大路通罗马,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与所在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转职方式。
- 转职前推荐的转职前端学习资源
在实际分享资源前,想先谈一个重要的概念,在不同阶段选择适合该阶段的学习资源,是非常重要的。举例来说,在刚开始接触程式时,如果就去读高深的演算法书,反而可能因为看不懂,造成挫折,导致最后放弃。又或者说,在有了一定基础,没有花时间去实作,只专注在知识的累积,可能因为缺乏实务经验,读不到知识的精髓,这样可能事倍功半。因此,在本篇的资源分享中,我们会切成三个阶段,前面是基础掌握,接着是实作相关的资源,最后是要准备转职面试的资源。版友们可以针对自己目前在的阶段,决定要读哪一段落,这样能最大化个人的时间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