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自我介紹? 一起學習有特色地回答 Tell me about yourself

2022年10月27日

💎 加入 E+ 成長計畫 與超過 300+ 位軟體工程師一同在社群中成長,並且獲得更多的軟體工程學習資源

自我介紹幾乎是每個面試都會問到的問題,假如回答這問題時,只是千篇壹律地說自己過去讀的學校、做過的工作,可能沒辦法在面試官心中留下太多印象。因此這篇文章,我們將會分析如何回答這個問題。

先釐清這個問題的核心

自我介紹這個問題究竟在問什麼呢? 面試官理論上已經看過你的履歷與求職信 (cover letter),那為什麼還要請你自我介紹呢? 主要是因為除了書面上的文字與數字,面試官還需要了解你是個什麼樣的人、有著什麼樣與眾不同的特點。

如果你有審核過履歷的經驗,可能會發現同一個職位的申請者中,能通過履歷關卡的人選,許多時候在履歷方面並沒有太大的差別。所以除了履歷上的那些數字外,從公司的角度,也需要去篩選哪個人選與公司比較契合。這邊指的契合,不僅是個人特質的契合,也包含思考方式、做事方式的契合。

有了上述的理解後,回到自我介紹這個問題,在回答這問題前,你應該先試著思考「我要透過我的回答,留給面試官什麼樣的第一印象?」。每個人的人生都有太多面向可以講,只是在面試中時間有限,所以在介紹自己時,要盡可能去建立在「與職位相關又與別人不同」的第一印象。因此除非能突顯自己的某個特長,不然不要談那些跟職位無關的面向。你的生辰八字、你養過幾隻寵物、你會幾種才藝,除非你面試的公司是相關的產業 (例如寵物業或演藝業),不然盡可能地避免把重點放在那些面向。

舉例來說,筆者本身是前端工程師,我在自我介紹的策略就是先思考,怎麼樣能讓面試官覺得我不是個一般的前端工程師。根據這點,我列下幾個我有幾個除了軟體開發本身以外的專長,包含產品思維 (我過去做過產品經理)、 對用戶體驗領域有深度專研等。我希望面試官在聽完我介紹自己後,會覺得我是個有不僅是會寫程式,還有產品思維、在乎終端用戶體驗的工程師。

做球給自己殺

除了強調自己有哪些特點外,好的自我介紹就像是做球一樣,假如你能在自我介紹談及一些你之後想深談的重點,那將會很有幫助。可以把這想成拋出誘餌,讓面試官想要追問,而當面試官追問時,就是你進一步發揮的時候。

舉例來說,我在面試 Amazon 時,因為知道 Amazon 特愛問的領導原則 (LP) 問題中,有客戶至上 (customer obsession) 這個原則,所以我在自我介紹時,就有提到「我之所以熱愛寫程式,除了寫程式本身很好玩之外,更是因為我能夠透過程式,實際打造出對人有價值的產品;身為前端工程師,最讓我有成就感的地方是當我開發出來的產品,能帶給用戶自己都沒想到的助益。當收到客戶反饋說很感謝我們產品幫了大忙時,我都會有滿滿的動力繼續開發新的功能」。

在我分享這段後,就有某輪的 Amazon 的面試官追問我「剛剛你提到帶給用戶自己都沒想到的助益,可以多談一下相關的經驗嗎」。當聽到他的追問時,我暗自竊喜並在心裡說「讓我透過我精心準備的故事,讓你知道我是個多在乎用戶的工程師」。

要能夠有效幫自己做球,會建議讀者客製化幾個不同版本的自我介紹。針對不同公司的文化,選擇不同的版本。例如 Amazon 在乎客戶至上,那在自我介紹時可以多往這邊連結;又或者 Meta 在乎開發產品的速度 (move fast),那你在自我介紹時就可以先提到自己有這方面的特質,並提一個簡短的例子。這種方式,比較能吸引到面試官往你已經準備好的方向追問。

從過去連結到未來

上面兩個段落談到,自我介紹時要分享自己與眾不同 (同時這個特點要跟職位相關),以及要在自我介紹時埋入讓面試官追問的誘餌。這兩個點都是在分享過去的經驗,然而自我介紹不可或缺的部分,也包含對於未來的期望,換句話說要談到「你想找什麼樣的新工作」。

在談你想找什麼樣的新工作時,需要跟過去做連結,讓兩者是一致的,不要前後矛盾。假如你前面的部分談到你很擅長在步調快速與多變的環境,結果在後面提說想換到一個安穩的環境,這就會讓人有點困惑。

更進一步說,在把過去連結到未來時,最好是能跟求職的公司也有關聯。以我自己面試 Amazon 的例子來說,我在談完我很在乎終端用戶後,我就有進一步說「這是為什麼我特別想加入 Amazon 的原因。Amazon 以顧客至上的核心原則,跟我嚮往的不謀而合。比起一些以技術出發的公司,我更偏好以用戶的需求出發,並回過頭想如何透過技術解決用戶問題的組織」。這樣說,一來談到我想加入什麼樣的組織,二來也談到我為什麼想加入 Amazon。

範例

理解完上面的概念後,下面分享一下我在大廠 (例如 Amazon) 的面試中是如何自我介紹的。大廠面試除了技術能力要過關外,以 Amazon 來說又特別關注行為面試的環節。很多人即使過關,也可能因為行為面試部分表現不夠深入被刷掉。我有通過 Amazon 面試並拿到 offer,所以起碼以下的範例分享,是有過關的 (但不確定是低空飛過還是高分過關就是了,讀者要參考多少還請自行斟酌 😅):

「我是 XXX,目前在 XXX 當前端工程師。全職從事前端開發工作有約兩年半的時間。我會形容自己是名非典型的工程師,在全職做前端工程師前,我做過了約三年的產品經理工作,因此在開發時,我不僅是從技術的角度思考,也會從產品的角度思考。

當初會轉職成軟體工程師,是因為我意識到自己很享受寫程式。我之所以熱愛寫程式,除了寫程式本身很好玩之外,更是因為我能夠透過程式,實際打造出對人有價值的產品;身為前端工程師,最讓我有成就感的地方在於當我開發出來的產品,能帶給用戶自己都沒想到的助益。當收到客戶反饋說很感謝我們產品幫了大忙時,我都會有滿滿的動力繼續開發新的功能。因此,我希望在接下來的職涯上,能夠持續專注在打造對終端用戶有意義的產品。

我自己平常除了持續提升前端技術,也會利用空閑時間去讀用戶體驗、用戶研究的內容。在實際工作時,每當與產品經理、產品設計師討論新功能,我不僅會提供技術面的評估,也會從用戶的角度出發與他們一起激盪。舉例來說,前陣子在開發一個選單的新功能時,因為先前讀到行為經濟學的輕推理論 (Nudge),我就跟產品經理提,或許我們可以在最開始的預設,就根據用戶選的類別,事先篩選掉不合的選項,這樣可以避免用戶選到錯的選項,而前端只需用寫一個簡單的篩選邏輯,不用多大的成本。比起選到不合類型的選項後由前端顯示錯誤訊息,讓用戶只能選到對的選項,會有更好的用戶體驗。那時合作的產品經理也認同這是個好主意,並把這點融入產品的設計當中。

基於對產品與終端用戶的熱愛,當我思考職涯的下一步時,我特別想加入 Amazon 這類的公司。Amazon 以顧客至上的核心原則,跟我嚮往的不謀而合。比起一些以技術出發的公司,我更偏好像 Amazon 這類以用戶的需求出發,並回過頭想如何透過技術解決用戶問題的組織。」

🧵 如果你想收到最即時的內容更新,可以在 FacebookInstagram 上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