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得主本庶佑谈「该如何选要投入的领域」
2025年10月12日
2025 年诺贝尔奖陆续开奖,日本关西的两大学府,京都大学与大阪大学,分别有教授拿到医学与化学奖。由于这次有医学奖的获奖者,也看到 2018 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本庶佑先生受访的新闻。
这让人想到多年前读过本庶佑先生的一个演讲文稿,在谈论如何做出突破性的创新。演讲的标题是「通往独创研究的捷径:以唯一为目标」,原文是「独创的研究への近道:オンリーワンをめざせ」,全文可在京都大学医学部网站阅读。
该演讲是 25 年前给的,但内容放到今天依然让人觉得受用。
不去追求成为第一,而是追求成为唯一
在演讲中,本庶佑先生谈到,在选择研究题目时最省事的作法,是投入世人瞩目的「流行」主题。很少人能不在意旁人、置身流行之外,跟着流行走,是多数人本能认为最稳当的活法。
而许多人在追逐流行的同时,因为确信自己能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第一,因此会把「成为第一」视为自己生命所追逐的目标。
然而,在本庶佑先生的观点中,跟着流行走,反而最难做出独创的研究。
若某件事对所有人都是「显而易见」,那这件事多半缺乏独创性,也容易被轻易证实。多数有突破性的成果,都是被他人认为可能性极低,因而无法聚成「流行」;这时被某个人实证时,才引发飞跃性的进展。
顺着这个观点,在演讲中,本庶佑先生谈到「不去追求成为第一,而是追求成为唯一」,是做出独创成果最近的捷径(日文原文是「ナンバーワンになることを求めず、オンリーワンになることを考えることが最も近道である」)。
先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Patrick Hsu 也分享了类似的看法:「我不知道这是否适用于所有竞赛(例如短跑),但在科学领域似乎如此。最好的研究者不仅仅排在分布的尾端,他们会创造全新的分布,改变我们其他人所能看到的世界。」
I don't know if this is true for every competition (e.g. running) but it does seem to be true for science...the best researchers don't just sit at the tail. They create entirely new distributions that change what the rest of us can see.
软件开发的醍醐味
他用一个很精辟的比喻描述这件事,他说做研究的醍醐味在于,发现那块无人问津的岩缝涌泉,让那股水流逐渐壮大,从小溪终至大河。
又或者,披荆斩棘闯入山深无路之处,第一个在那里架起一座独木桥,而不是把别人早已架好的独木桥改建成钢筋水泥的大桥。当人潮蜂拥而至时,那里多半早已是钢筋水泥桥,大家冲向的,是桥那头所剩无几的金矿。
虽然身为软件工程师,我们不是做研究的,但是读到这个演讲时,还是觉得很有启发性。现今的软件业有很浓厚地追逐流行的文化,从几年前的 Web3 到近期的 AI,都是在某阵浪潮来了后,各大公司蜂拥而上。
与此同时,软件业也有着「追逐第一」而非「追逐唯一」的文化,许多人甚至会把公司分级(tier),然后以此来定义身为工程师的价值(要进到 tier 1 公司才是好工程师?)。
然而,软件能够做的事情很多,能够用软件解决的问题也很多。找到某个应用领域,即使不是热门的产业,通过软件让那个领域变更好(例如让某个行业的从业人员能用更轻松有效率的方式做事),才是我们认为开发软件的醍醐味所在。
这呼应到我们在去年底写的反思,希望因为 ExplainThis 的存在,让更多前后端工程师能持续成长,进而能协助更多组织打造更好的软件产品,让这世界的各个领域,也都能因此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