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開一間 AI 新創公司嗎? 投資人會看中哪些特點?

2023年12月12日

ChatGPT 教學專書
不僅教你 ChatGPT 指令,更帶你實作出創新應用!前往了解
image

Justin Kan 是 Twitch 的共同創辦人 (事實上 Twitch 的前身叫 Justin.tv 就是以 Justin 來命名),也是 Y Combinator 的前合夥人,過去有非常豐厚的新創投資經驗。他前陣子分享了他怎麼看這一波的 AI 新創公司,以及具備哪些特點的新創公司,會讓投資人更有願意投資。

What They Don't Tell You About AI | Startup Stories with Justin Kan
What They Don't Tell You About AI | Startup Stories with Justin Kan
圖片來源:https://youtu.be/UPqXrBNeS2g?si=tYcCkqAlJfAk0c0F

速度

從投資人的角度看,現在市場上湧出非常多的生成式 AI 新創公司,舉例來說,寫作助手類、客服類的 AI 新創已經多到數不清,其他題目也多半能找到數個做相似產品與服務的新創。這時候投資人在思考投資時,會問什麼問題?

Justin 說他第一個會問的問題,是「速度」。假如你要做某個透過 AI 來創新的題目,你的速度能否比既有公司來得快。舉例來說,如果你想做 AI 客服的產品,你的創新速度能不能比 Zendesk 或 Intercom 這類既有的客服軟體公司來得快?

速度這點很重要,過去幾個月,當某個 AI 工具被推出時,社群中就會開始傳「XXX 玩完了」,這邊的 XXX 可以替代成某個市場會被新 AI 工具衝擊到的產品。例如 Midjourney 出來時,一堆人開始喊說人再不需要拍照、Photoshop 玩完了。但多數時候,隔一陣子就發現,那些被說會玩完的公司與產品,都還是活得好好的,甚至推出了整合 AI 的新功能,讓人更黏在他們的產品中。例如 Adobe 把新的 AI 輔助生成工具整合到 Photoshop 後,大家就改口不再說 Photoshop 玩完了。

事實是,通常在既有產品中導入 AI 會比完全從零開發來得快。在這種現實面下,新創公司還有什麼切入點呢?

能否透過 AI 累積新的客群

Justin 認為「能否透過 AI 累積新的客群」是一個關鍵指標。所謂的新客群就是過往不存在的客群。通常因為過去技術的受限,某個問題沒辦法有效被解決;隨著新技術的出現,這些問題得以被解決後,新的客群就會隨著出現。換句話說,「你的 AI 產品能解決什麼以前沒有辦法被解決的問題?」。舉例來說,在 iPhone 出現後,因為人手一台能連上網的裝置,Uber 這類過去沒辦法做的產品就變得可能。同理,在生成式 AI 出現後,你可以思考有什麼是過去做不到,但現在可以的。

今年的年中,NVIDIA 創辦人在台大的畢業典禮給了演講,他提到「0 元市場的故事」,這與 Justin 提到這點不謀而合。目前 NVIDIA 擁有的數十億美元市場的神經網絡處理器,當初是從 0 元市場開始做。0 元的意思是過去沒有人做過,自然也沒有競爭對手,也不擔心要跟大公司打。因此你可以問自己「有什麼是原本都還沒有人投入的 0 元市場,但是在有了 AI 後,能進一步發展出龐大市值?

能否形成訓練資料與產品優化的正迴圈

除了上述兩點,Justin 也提到在產品設計上,能否形成訓練資料與產品優化的正迴圈,是他會看重的。他以 TikTok 為例,TikTok 的演算法是基於從使用者搜集而來的資料,所以當使用者用越久,演算法也越多訓練資料所以表現越好,而當演算法推薦地越精準,使用者會用更久,藉此形成一個正向迴圈。

最後,他談到「一級與二級效應」的分析框架,也是投資人會思考的。所謂的一級效應就是那些直接因著 AI 會變得更快、更好、更便宜的。這是相對顯而易見且有效的;而二級效應就是間接的變更好的,例如可口可樂這類碳酸飲料,因為冰箱出現會賣得更好。身為投資人,他更著重思考二級效應,因此他也推薦大家能多往「有什麼會因為 AI 變得普及,而間接得利的」這方面向探索 (例如 NVDA 股價)。

雖然這波 AI 浪潮看起來又快又猛,但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現在還只是開始。iPhone 剛推出時上面的 App 都是很陽春的,是在幾年後的迭代才變得逐漸成熟;而 YouTube 剛出來時最紅的 YouTube 節目,也完全比不上現在的節目。因此,大家不用擔心落後追不上,持續保持接觸與探究,未來仍有許多機會。

🧵 如果你想收到最即時的內容更新,可以在 FacebookInstagram 上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