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新创公司时,应该要问的问题
2025年7月4日
许多软体工程师会选择加入新创公司,然而由于新创的风险高,在加入前,审慎的评估会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生成式 AI 兴起的这几年,有不少外表看似风光,实则经营不善,即使有成功募资,最后仍不幸收掉的例子。
然而,要如何收集有效协助自己判断的资讯呢? 先前 PostHog 的执行长 James Hawkins 写了一篇很精辟的文章叫 Job interview questions engineers should ask (but don't),以自身做为新创公司执行长的经验,来谈有哪些该问,但多数候选人不会问的问题。
这些问题会是在面试最后阶段,面试官问 **「你有什么想问我们的问题?」**时可以像面试官提问的。推荐如果是有想要面试新创公司的人,务必在这个阶段要问这些问题。
公司是否已经达到产品市场契合度 (俗称 PMF)?
首先,他推荐去了解 **「公司是否已经达到产品市场契合度 (俗称 PMF)?」,**但不要直接问这个问题,而是要透过问问题来判断。
要如何判断是否有达到这个契合度,通常有几个指标
- 包含产品使用者人数有显著成长
- 使用者注册后真的有实际在用
- 以及使用者用完后的留存率没有明显往下掉。
因此,不要直接问该新创的创办人**「公司是否已经达到产品市场契合度 product-market fit?」**而是推荐要去问该新创的核心产品,在上面提的三个指标的实质表现,借此来判断该公司是否已达到。
对于比较早期的新创公司,可能还没达到 PMF,但这不代表这些公司就不值得加入,在特别早期的阶段,James Hawkins 推荐问
- 「你们想解决什么问题?」
- 「要达成产品市场契合度,你们需要做什么?」
- 「你们怎么知道自己已经达成了?」
- 「你们的理想客户是什么样子?」
假如该新创的创办人无法清楚回答这些问题,那就会是一个警讯。
而反过来,如果是相对成熟的新创,James Hawkins 推荐问
- 「你们有没有怀疑过自己的产品市场契合度?」
- 「你们什么时候达到产品市场契合度的?怎么知道的?」
- 「你们怎么定义产品的活跃度?」
- 「你们的成长率是多少?」
James Hawkins 认为,如果该新创的创办人对于这些问题闪烁其词,通常是没找到 PMF 的征兆。如果没有达到 PMF,又没有明确的计划该如何去达到,那也会是很严重的警讯。
公司撑得下去吗?
第二个 James Hawkins 推荐要问的问题,是公司撑得下去吗? 更具体来说,他推荐 Y Combinator 创办人 Paul Graham 先前提出的「预设存活 default alive」来作为判断指标。这个指标是在看,如果公司维持目前的开支和成长率,能在资金烧完前实现盈利。
如果要有效判断,可以在面试时问该公司创办人
- 「你们的营运资金大概还能撑多久?」
- 「你们是基于什么假设来算能撑多久的?」
- 「你们接下来的募资计划是什么?」
他推荐要避开那些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预设存活的新创公司,或者目前不是预设存活,且没办法有效修正来达到预设存活的公司 (例如烧钱烧很快,但是收入成长速度跟不上烧钱,却又没方法能调整的公司)。
我进来后要怎么做出贡献?
很多候选人会问公司「进来后我会负责做什么?」这种问题,这个问题会显得比较被动,在等别人给你方向。通常新创公司不偏好这个特质,因为绝大部分的时候,新创公司要找的是能够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的人。
因此,他推荐可以问
- 「你们现在正在解决的最困难的问题是什么?」
- 「目前你们选择先忽略哪个问题?」
- 「你们用户现在最大的抱怨是什么?」
James Hawkins 认为,好的创办人应该要时时刻刻都在跟用户交流 (备注:好的工程师也该如此!)。如果创办人无法马上说出用户想要什么,或是用户最大的痛点是什么,这就是一个警讯,代表创办人对自己做的事了解不够多。
阅读更多
上面这些问题都是非常直接的问题,可能有些人会担心问了会冒犯面试的公司。但从 James Hawkins 的观点来说,如果公司创办人被问这些问题,用不好的方式回应,那该公司很可能不是个理想的工作环境。因此,即使是很直接的问题,仍推荐要找新创公司工作的读者要在面试时问。
James Hawkins 的原文还提到很多点,感兴趣的读者去读完原文。
另外,如果你想了解如何用高效的方式,准备软体工程师求职的每一个关卡,我们在 E+ 成长计划有深入的主题文与线上课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在这个连结看到 E+ 的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