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選擇

淺談海外工作 — 家庭大於工作

2023年11月2日

🧵 如果你想收到最即時的內容更新,可以在 FacebookInstagram 上追蹤我們

此文章為 ExplainThis 共同創辦人 Li 的經驗分享,如果你喜歡 Li 分享的內容,可以在他的 FacebookInstagram 上追蹤他

昨天在臉書收到讀者來訊,詢問有關舉家搬移到海外的問題。結果沒想到臉書的回訊出問題,試了幾次都回不了,想說這問題應該也有不少人會遇到,在不透露該讀者資訊的前提下,來分享一下我的觀點。

首先,關於舉家搬到海外,我個人的觀點是家庭大於工作。我大學時有個學長,工作幾年後到哈佛讀 MBA,之前跟他吃飯時,聊到他當年在哈佛畢業前有修一門課,課中討論了工作與家庭,那時他推薦了我 Clayton Christensen 教授寫的《How will you measure your life?》一書

image

Clayton Christensen 教授多年的觀察下,多數追求工作,而忽略家庭的,即使在事業上很成功,多半過得不幸福……。雖然可能不是每個人都想追求幸福,但相信多數人工作是為了能有更幸福的人生,但假如因為工作反而把人生搞得不幸福,這樣會有點本末倒置。

雖然工程師跟經理人的工作性質不同,但工作與家庭之間的拉扯,面臨的狀況是相似的。當然每個人的家庭狀況不同,只是在家庭面與另一半校準,有一致的方向非常重要。

以我自己的狀況來說,跟另一半搬來新加坡,有新的生活要適應 (剛來要處理找房等,各類繁瑣卻不能不做的事),又有新的工作要適應 (大廠工作強度一開始也要花心力跟上),前幾個月光是生活與工作適應就忙不過來了,很難想像要是這時候在有不合而爭吵,那會有多崩潰。

讀者的問題中有關於另一半在海外當地就職的議題,這方面我自己相對沒有太多經驗分享,因為另一半的職業在新加坡也是相對好找工作的。但假如是在有地域性的產業,確實需要考量另一半到當地的就業狀況。這點沒處理好,可能會導致,每天下班後已經很累了,下班後還要再針對這議題煩惱。舉例來說,如果有一方覺得「我是因為你才搬過來」這個在事後吵起來,會讓雙方都很尷尬。

雙方出國前推薦要有共識的

假如能有一致的方向,在一起搬到異地後,會有幫助很多。在異地有彼此作為後盾,彼此分擔生活上的各種事,不只輕鬆,也會比較幸福。這邊推薦幾個大家在事前一定要討論出共識的面向

  • 這次到海外工作,是短期的,還是打算長期待在海外?
  • 期望未來生活的樣貌為何? 相對應的財務規劃為何?
  • 假如工作或生活上無法適應,有什麼其他打算?
  • 假如另一半沒辦法在當地找到工作,有備案嗎?

有問題歡迎留言給我

大家對海外工作有興趣的話,我自己有在台灣、荷蘭、德國 (遠端),以及新加坡的工作經驗,有問題都可以留言,或私訊我,有空時我會將回覆整理成貼文來分享。

另外,ExplainThis 最近有在編寫一本新加坡落地攻略。基本上我們幾個人過去在新加坡踩過的坑,以及該如何避免,超級詳細的經驗都彙整在其中。有興趣的人可以留言或私訊我,等我們編寫完成後,會再向大家公開這個落地攻略~

✉️ 如果你有任何軟體工程師轉職、求職、職涯、面試的問題,歡迎填寫表單 預約諮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