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通过试用期、降低被 PIP 的风险?
2025年10月5日
之前有读者提问加入新公司时,应该注意或准备哪些事情。
我们过去写过 如何快速与团队建立关系、有效合作? 一文,介绍如何撰写 How to Work With Me 文档;也在求职线上课程中谈过找到工作后,如何为新工作做好准备。
除了上述内容外,在刚入职新工作时,还有其他值得留意的面向。
许多公司会设置试用期 (常见的 probation period 或 trial period),不少人会担心自己无法顺利通过。因此这篇文章会更详细地说明,刚加入新公司或新团队时,应该留意哪些事情、做好哪些准备,协助读者顺利通过试用期。
其实这篇讨论的重点,不只适用于有试用期的公司。许多美式文化的公司虽然没有明确的试用期制度,但常见「快速开除 (fire fast)」或「绩效改善计划 (PIP)」的文化。在这种环境下,即使没有试用期规定,只要入职后的表现没有达到预期,也可能很快被开除。因此,掌握本文的重点,对这类读者同样有帮助。
没有通过试用期的常见原因
刚加入新公司的读者,可能会担心自己无法通过试用期。以下列出几项常见原因,供大家在入职初期自我检视。
最常见导致未通过试用期的原因:
- 没有做对的事情
- 没有产出实际成果
- 无法与团队顺畅合作
没有做对的事情
很多人在试用期确实投入大量时间,也完成了不少任务;但即便如此,还是拿不到理想的评价,甚至可能被判定未通过试用期。
要避免这种状况,关键在于先厘清什么是「对的事情」。
要做出判断,就要了解你的绩效如何被衡量。更具体来说,试用期间公司或团队对你的期待是什么?如果你无法明确写下来,就要善用和主管 (工程经理) 的 1:1,主动确认对自己的期待;尤其在前期,建议维持至少一周一次的频率 (等通过试用期,或更熟悉公司与团队后,再拉长间距)。
在辨识应该做什么时,也建议从自己所在的职级切入。我们在 工程师的职涯路径概览 中谈过,业界通常会对不同职级的工程师有不同期待。
如果没有达到这些期待,即使产出很多,也可能因为方向不对而未能通过试用期。举例来说,许多团队对资深工程师的期待,是展现系统设计能力与团队领导力。如果你以资深职级加入,却始终只做初阶或中阶工程师的工作内容,即使投入再多,也会被认为没有达到预期。
没有产出实际成果
在掌握方向、知道该做什么之后,下一步就是透过行动拿到具体成果。对工程师来说,如果只知道方向却没有产出,绩效评估时仍可能无法通过试用期。
事实上,刚加入团队时,大家不会期待你短时间就有巨大产出;但从小的成果开始,证明自己能把事情做好,对前期来说非常重要。有位前 Meta 工程师分享,自己换工作后第二天就送出第一个 PR,第三天顺利合并,这件事在和主管 1:1 时得到称赞 (链接)。
若想更有效率地产出,建议「主动观察」团队里被认为最重要的人,或表现突出的同事,看看他们如何做事,包括写代码、撰写技术文档、带团队 (例如在会议中的互动方式、给反馈的方式)。
通常被团队认为重要、表现亮眼的人,已经掌握在团队里高效工作的做法;透过观察、复制他们的方法,可以大幅提升自己的产出效率。举例来说,如果想更快熟悉代码库,可以主动提出 pair programming,从旁观察对方如何处理代码。
无法与团队顺畅合作
对许多工程经理来说,打造高效团队不只需要成员个人表现出色,也要确保团队整体运作顺畅。因此,即便你做对事情、产出不错,只要无法和团队顺畅合作,本质上仍可能无法通过试用期。
我们在 如何快速与团队建立关系、有效合作? 一文中写过如何有效建立关系与协作。不过,对刚入职的工程师来说,还有一件事特别值得注意:在推动任何改变之前,先建立他人对你的信任 (build trust)。
尤其是资深工程师入职后,常因为新团队的运作方式与自己过往经验不同,而提出新的观点。提出观点本身是好事,但在没有建立信任前就贸然推动改变,可能带来反效果。
想建立信任,最推荐的方法就是先理解「为什么」团队会这样做,让你提出的改善方案更贴近团队的现实情境。同时因为原本的团队成员有被征询意见,反弹也会较小。
我们曾遇过的真实案例,是一位从知名大厂跳槽来的同事,在加入团队后认为大家处理监控响应的方式不符合业界最佳实践,于是在入职不久就提了新的轮值制度 (on-call rotation)。
提出方案后,团队里待得较久的资深工程师很不开心,觉得这位新人根本没搞清楚状况。事实上,团队并不是没试过这项最佳实践,只是因为产品特性与团队运作方式不同,不适合继续沿用。
由于这位新同事没有先了解背景,就直接以「我的做法比较好」的态度推动改变,引发资深成员的不满。也因为一开始没建立信任,他之后想推动其他事情时,大家都会特别放大检视,导致执行变得困难。
当别人对你产生不信任,要扭转这种印象所需的心力,会比一开始就建立信任多得多。反过来说,如果先建立信任,别人相信你会把事情做好,就会更愿意支持你提出的改变。
阅读更多
如果你对「如何有效通过试用期、避免 PIP」这个主题有兴趣,我们在 E+ 里有更深入的讨论。欢迎加入 E+ 成长计划。
本文节录自 E+ 成长计划的深入内容,截取部分开放免费阅读。欢迎加入 E+ 成长计划阅读完整版 (点此了解 E+ 的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