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通過試用期、降低被 PIP 的風險?

2025年10月5日

💎 加入 E+ 成長計畫 與超過 750+ 位工程師一同在社群成長,並獲得更多深度的軟體前後端學習資源

先前有讀者詢問關於加入一間新公司,有什麼特別要注意或準備的?

我們過去寫過 如何快速與團隊建立關係、有效合作? 一文,談 How to Work With Me 的文件撰寫;也在求職線上課程中談過找到工作後,如何為新工作做好準備。

除了這兩篇談的內容外,在剛入職新工作時,還有其他特別要注意的面向。

特別是許多公司有所謂的試用期 (常見的 probation period 或 trial period),有些人可能會擔心自己沒辦法順利通過。因此我們在這篇文章會更詳細展開談如果你剛加入一間新公司、一個新團隊,要注意什麼、做好什麼,協助讀者們可以更順利通過試用期。

事實上,這篇談的內容,不只可以用在有試用期的公司,許多美式文化的公司,雖然沒有特別的試用期,但多半有快速開除 (fire fast) 或績效改善 (PIP) 的文化,在這種文化下,即使沒有試用期相關規範,如果入職後表現沒有達到預期,也可能一下就被開除。因此,掌握這期主題文的內容,對這類別的讀者也會有所幫助。

沒有通過試用期的常見原因

有些讀者剛加入新公司,可能會擔心沒通過試用期,以下我們將討論一些導致沒通過試用期的原因,如果有相同擔憂的讀者,或許可以在剛加入新公司時,用以下的列點來自我檢視。

最常導致沒有通過試用期的原因:

  • 沒有做對的事
  • 沒有具體產出
  • 沒辦法與團隊良好協作

沒有做對的事

首先,很多人雖然在試用期會很認真投入,也做了很多事;但往往即便如此,也拿不到好的評價,甚至可能沒有通過試用期。

要避免這種問題,關鍵在於先釐清什麼是「對的事」。

要能夠做判斷,就要去了解你的績效是如何被決定的。具體來說,試用期間公司或團隊對你的期待是什麼? 假如你沒辦法清楚寫下來,那就要把握跟主管 (工程經理) 之間的 1:1,去了解對方對自己的期待;特別是在前期,頻率盡量做到一週能一次 (等過了試用期,或是足夠熟悉公司與團隊後,可以再拉長)。

在辨別什麼該做時,也推薦要從自己所在的職級切入。先前在 工程師的職涯路徑概覽 我們有談在業界中,不同職級的工程師,通常會被對應有些什麼不同期待。

假如沒有做到對應的期待,很可能即使做很多事,也沒能通過試用期。舉例來說,許多團隊對資深工程師的期待,是要能夠展現系統設計、團隊領導能力。但假如你是以資深的職級加入,但是進到團隊後一直做初階或中階工程師在做的事,這樣即使做再多也會被認為不到預期。

沒有具體產出

在掌握方向,知道該做什麼後,下一步要做的是去實際透過行動獲得具體產出。身為工程師,如果只是知道方向但沒有產出,最終要被評價時,仍極可能無法通過試用期。

事實上,在剛加入團隊的前期,不會被預期在短時間能有極大的產出;但是透過小的產出開始,展現自己能夠做好事情,是在前期特別重要的。一位前 Meta 工程師曾分享,自己換工作後,第二天就發第一個 PR,第三天就讓 PR 被合併,這件事在跟主管 1:1 時得到了讚賞 (連結)。

假如想要更有效地產出,推薦可以「主動觀察」那些被大家認為最重要的人,或者觀察那些團隊中表現好的人,看看他們都怎麼做事,包含看他們怎麼寫程式、怎麼寫技術文件、怎麼帶團隊 (例如在會議時如何與其他人互動、怎麼給別人回饋)。

通常會被團隊認為重要、好表現的人,是已經掌握某些能在該團隊高效做事的方法;因此透過觀察、複製對方的做事方法,會能非常有效提升自己的產出效率。舉例來說,如果想要更快對程式碼庫有貢獻,可以主動提說想要 pair programming,藉此獲得能觀察對方如何處理程式碼的機會。

沒辦法與團隊良好協作

對許多工程經理來說,打造一個高效團隊需要的不僅是團隊個別成員有好表現,還需要確保整體團隊運作無虞;因此,一個工程師即使做對事、有產出,假如沒辦法跟團隊良好協作,很可能也會無法通過試用期。

如何快速與團隊建立關係、有效合作? 一文我們有談可以如何有效建立關係與協作。但對於剛入職的人來說,還有一點是需要特別放在心上的。那就是在推動任何改變之前,要先建立別人對自己的信任 (build trust)。

特別是很多資深工程師入職後,因為新加入的團隊的運作方式,跟自己過去習慣的不同,所以會提一些不同觀點。提觀點本身是好事,但假如在沒有先建立信任前就提,很可能會造成反效果。

要建立別人對自己的信任,最推薦的就是先去了解「為什麼」會這樣做,會讓提出來的改善方案,更貼近團隊所在的情境。同時因為既有團隊有被諮詢過,所以會有的反彈會比較小。

過去我們自己親身經歷過的案例,是某一個從知名大廠跳槽來的同事,在加入團隊後認為團隊在處理監控響應的方式,不符合業界的最佳實踐;於是在加入沒多久就提了一個新的輪調制度 (on-call rotation)。

當該同事提了後,團隊中的幾位待比較久的資深工程師,覺得不太開心,認為新來的這位資深工程師根本沒有搞清楚狀況。事實上,新加入的資深工程師提的最佳實踐,原本團隊並不是沒有嘗試過;不過因為產品的性質與團隊的運作方式,該最佳實踐並不適合,所以團隊才沒有繼續採用。

由於新加入的資深工程師沒有先去了解狀況,就用一種「他提的這個比較好」的態度推動改變,這讓既有團隊成員特別不滿。也因為在最開始沒有建立起團隊成員的信任,後續該成員想推其他事情時,都會讓別人特別檢視,讓推動事情變得比較困難。

當別人對你有既存的不信任感,要反轉這個不信任感所需投入的精力,會比在最開始就建立信任還要來得多不少。反之,如果建立起信任,因為別人相信你會把事情做好,這會讓人比較願意放手讓你去提任何改變。

閱讀更多

如果你對「如何有效通過試用期、避免 PIP」這主題感興趣,我們在 E+ 有更深入的討論。有興趣的讀者,歡迎加入 E+ 成長計畫。

本文為 E+ 成長計畫的深度內容,截取段落開放免費閱讀。歡迎加入 E+ 成長計畫閱讀完整版本 (點此了解 E+ 的詳細介紹)。

🧵 如果你想收到最即時的內容更新,可以在 FacebookInstagram 上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