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工程師求職,如何讓工作自己找上門?

2025年9月1日

💎 加入 E+ 成長計畫 與超過 750+ 位工程師一同在社群成長,並獲得更多深度的軟體前後端學習資源

近幾年軟體工程師的求職市場,不再如過去一樣火熱,許多人投了數百封履歷後,只拿到少少的面試機會。然而,除了傳統的求職之路外,是否還有其他的選擇?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會一探過去在社群中的真實案例,來談這些工程師為何不用主動投履歷,卻能獲得工作邀請。他們不是靠運氣,也不靠關係,而是透過讓別人看見自己的實力,而獲得公司的主動聯繫。

案例一:Dan Abramov 透過技術會議獲得 Meta 工作

在 React 社群中幾乎無人不知的 Dan Abramov,在 2015 年起就積極參與 React 開源社群相關貢獻。除了寫了 Redux 這個熱門的開源專案外,也在各大技術會議中分享。

當時其中一場技術會議的分享後,台下 Meta(當時還叫 Facebook)的工程經理 Jing Chen 主動去找 Dan。因為在那之前,她已經在 React 的 IRC 跟 Dan 有過交集,也看到他對 React 生態系的貢獻。

比起傳統的面試,當時 Dan 是在技術會議所在的飯店,跟幾個 Meta 的工程師面試;因為事發突然,Dan 甚至沒有任何準備,但還是順利完成面試,加入 Meta 的 React 團隊。

Dan Abramov 分享自己當初被 Meta 主動邀請的經歷
Dan Abramov 分享自己當初被 Meta 主動邀請的經歷

案例二:Andrew Zheng 的 iOS 作品如何打動 Apple

在 X (推特) 上活躍的開發者 Andrew Zheng,先前寫過一篇《Getting a job at Apple without going to college or doing LeetCode》 ,分享自己如何在沒有刷任何 LeetCode 題目,甚至不走常規的面試管道,獲得了在 Apple 的工作機會。

當時 Andrew 開發了一個 iOS 應用程式,然後將自己的作品分享在 X 上。Apple 的某位工程經理偶然看到這個作品,被其品質和創意深深吸引,於是主動聯繫 Andrew 並邀請他加入 Apple 團隊。

Andrew 沒有投履歷給 Apple,也沒有透過傳統的求職平台找工作,他專注於打造優秀的作品,然後在合適的平台上分享,就獲得許多人想要加入的 Apple 的機會。

案例三:Sosuke Suzuki 被 Bun 創辦人主動邀請

最後一個想分享的案例,是日本開發者 Sosuke Suzuki 加入 Bun 團隊的故事。

Sosuke 在大學最後一年時,在寫學士論文的閒暇之餘,開始在 Apple 開源的 JavaScriptCore 做貢獻。JavaScriptCore 是 Safari 瀏覽器使用的 JavaScript 引擎 (就像 Chrome 使用 V8、Firefox 使用 SpiderMonkey)。

Sosuke Suzukiv 寫學士論文之餘貢獻開源專案
Sosuke Suzuki 寫學士論文之餘貢獻開源專案

JavaScriptCore 的程式碼主要是以 C++ 撰寫,而 Sosuke 貢獻的程式碼,讓 JavaScriptCore 在處理跑在 Safari 上的 JavaScript 程式碼可以更快。在一年的時間,Sosuke 就貢獻了超過一百個 PR。

因為 Sosuke 的貢獻,JavaScript 執行環境 Bun 也因此受益;因此 Bun 的創辦人 Jarred Sumner,主動聯繫 Sosuke,邀請他到 Bun 位於舊金山的辦公室。

Sosuke Suzukiv 分享自己當初被 Bun 主動邀請的經歷
Sosuke Suzuki 分享自己當初被 Bun 主動邀請的經歷

據 Sosuke 自己所說,由於他英文聽不清楚,所以他收到邀請時,甚至沒有理解到 Bun 想邀請他到舊金山這個過程是在面試。但由於 Bun 團隊願意幫忙付他從日本飛美國的所有旅費,於是他欣然接受這個邀請,飛到舊金山與 Bun 團隊一起協助,並貢獻了幾個 JavaScriptCore 的優化。

在他要回日本前,Bun 主動提了一個非常好的工作邀約,於是 Sosuke 加入了 Bun 這個目前在 JavaScript 社群中呼聲很高的團隊。

作品說話就不用投履歷

上面這三個案例都不是透過傳統的履歷投遞,來獲得多數人搶著要的工作。Dan 的 Redux、Andrew 的 iOS 應用、Sosuke 的開源貢獻,當這些實際成果被看見,即使不用投履歷,也能獲得機會。

不過也必須說,這三個案例都不是一夜成功,而是投入了大量時間,不論是貢獻開源,或者是專注於打磨自己專案的品質。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能複製 Dan、Andrew 或 Sosuke 的成功,但這種獲得工作機會的方式,仍是值得參考的。

當能夠累積出足夠好的成果,成果本身就是最好的履歷,以開源貢獻為例,在開源專案發的 PR 能更直接展現技術能力、解決問題的思維,以及對品質的追求。假如你是屬於那種,不喜歡大量刷 LeetCode,而是偏好貢獻到真實世界可用的技術與產品,也許可以參考這幾個案例的做法。

🧵 如果你想收到最即時的內容更新,可以在 FacebookInstagram 上追蹤我們